7月30日至8月1日,由浙江省电力学会和浙江省科普联合会、浙江省科协新材料新能源学会联合体共同主办的2025年“浙电科普+”研学夏令营圆满收官。本次活动是浙江省“十百千万”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设计划科学传播交流活动重点活动之一,得到了金华市电力学会、衢州市电力学会、电力设计专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。
在这三天的研学之旅中,营员们穿梭于金华、武义、兰溪等地,从百年水电历史走到特高压前沿技术,从科学实验室迈入文化古城,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科学奥秘,在互动体验中点燃热情,开启了一场融合电力科普、红色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沉浸式研学之旅。
第一天 触摸历史脉络,点燃科学好奇
7月30日上午首站,营员们来到了位于金华市罗店镇西旺村的双龙水电站旧址。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“国之标杆”,是我国首座高水头水电站,自主研发了第一台750千瓦水轮发电机并实现联机发电。1960年3月14日,毛泽东主席专程视察该水电站,肯定其自力更生精神并要求作为全国农村小水电发展典型推广。电站采用“一垅八站”梯级开发模式,在水利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。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,营员们深深体会到老一辈电力人“自力更生”的奋斗故事。当听到“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”的成就时,营员们纷纷感叹:“原来小小的水电站,藏着这么多大智慧!”活动中,营员们还亲手制作了手摇发电机,当铜线与磁铁配合转动,小灯泡应声亮起时,大家兴奋地欢呼:“原来电是这样‘摇’出来的!”
下午的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科技馆,则让科学的种子在趣味互动中萌芽。大厅里的AI机器人科普展人头攒动,宇树机器人灵活展示着翻跟头、后空翻等绝活;会下棋的机械臂与营员展开“脑力PK”,步步紧逼让人捏汗;足球机器人在场地内穿梭射门,上演精彩的帽子戏法;酷炫的机甲对战更是让现场尖叫连连。此外,营员们观看了科普剧《魔法大侦探》,剧中穿插的科学实验互动环节,吸引了营员们踊跃参与。在欢声笑语中,他们理解了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科学原理。
夜幕降临,营员们穿越在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子城中。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城,是营员们的“文化课堂”:古城内不仅有太平天国侍王府、八咏楼等国家和省级文保单位5处,还有永康考寓等市级文保单位6处,文保点和历史建筑43处。穿梭在古城,仿佛穿越了时空,营员们脸上洋溢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新奇事物的兴奋。
第二天 聚焦前沿科技,解码绿色能源
7月31日上午的白色森林小镇之旅,为营员们开启了一场“甜蜜的实践”。他们首先来到360°透明面包工厂,透过玻璃窗,目不转睛地观看自动化生产线,深入了解日常喜爱的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。随后,在面包师的悉心指导下,系上围裙,拿起裱花袋,有模有样地当起糕点师傅。当松软的蛋糕胚抹上奶油,再点缀上新鲜水果时,大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。
下午的特高压金华换流站之旅,让营员们领略了“国之重器”的硬核实力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参观了站点各个功能区域。通过电力科普小课堂和机房实景参观,营员们了解到原本抽象的直流特高压技术原理。当得知宾金直流特高压线路跨越1652千米,将四川的清洁水电送到浙江时,营员们都发出了阵阵赞叹声。
随后,营员们来到了位于武义县上黄村海拔1113米的大毛尖山顶的上黄大气观测站,这是国内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。在这里,营员们看到了监测温室气体的“千里眼”,听科研人员讲解如何通过数据助力“碳中和”,大家纷纷与接待的老专家交流、合影。“原来我们呼吸的空气,也在被科学家们细心呵护。”一位营员在参观后说。
第三天 感知能源变革,践行低碳理念
8月1日上午,营员们来到了位于金华市区的能源互联网服务体验中心,这里像是一本打开的“能源百科全书”。在能源大数据中心,能源互联展区,智能营业厅,e享家专区,综合能源服务展区进行了深入的参观与实操。讲解员通过3D模型动画、人机交互、场景式讲解等方式介绍了电能替代节能技术在工业、交通、楼宇、校园等各领域的应用及其成功案例。在e享家专区,营员们了解了智能家电如何节能、光伏发电如何入户、地暖设备如何布局的模拟场景,真切看到了“低碳生活”的具体模样。
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则带来了意外之喜。在这座融合生态与产业的牧场里,营员们不仅认识了“中华熊猫猪”,更从“智慧养殖”中看到了电力与农业的跨界融合:“猪圈的恒温系统靠电力维持,粪便处理能产生沼气,这也是绿色能源呀!”
活动最后一站,营员们来到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。他们了解了4台66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,以及脱硫、除尘、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运行机制。在厂区,沿着全封闭煤场、脱硫塔、冷却塔的路线,亲眼见证了技术落地的场景。两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为行程画上句号:田硕专家讲解了特高压技术,解开了“千里送电”的疑惑;张同喜工程师用拟人化故事讲述了煤炭的清洁转化过程。讲座结束后,营员感慨:“看到电灯亮,我会想起它来自远方的水、煤,还有科学家们的智慧。”
三天研学,从亲手制作手摇发电机到与机器人“脑力PK”,从裱花台上的创意实践到电厂模拟操作的严谨体验,营员们不仅学到了新型电力系统、低碳技术的知识,更在触摸历史、对话科技中,埋下了“绿色文明传承者”的种子。
未来,浙江省电力学会将继续以“浙电科普+”为平台,让更多青少年在探索中热爱科学,在实践中拥抱绿色未来。